庞溟,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
会议强调“三重压力”的“得到缓解”,经济增长的“好于预期”,经济运行的“良好开局”,重申“主要是恢复性的”经济运行从短中期看“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从中长期看“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相关资料图)
“内生动力不强”,主要针对的是在投资方面民间投资增速和占总体投资比重还有提升的潜力,在消费方面复苏的节奏、形态、力度还需要得到持续性的考验,在市场主体和微观个体方面预期、信心还有进一步增强的空间。
反过来说,之前的经济复苏更多是倚靠外生动力即政策支持和刺激,但政策刺激效度已经出现边际递减迹象,要保证市场主体和微观个体切实有意愿进行投资和消费,这才是内生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才是“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这个包括了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过程中,传统投资效度下降,但需求尤其是消费的补位、替代、拉动作用还不明显,同时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的约束等等。
在提到“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时,及时提及新能源汽车和通用人工智能发展。重点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重申“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并给出具体的政策导向——“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在改革、开放、发展方面,会议继续提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各类企业都要依法合规经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方面,会议重申“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主要的增量信息和新的提法,包括:要求“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并强调“要继续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打造“平急两用”型设施,既可以有效应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构筑城市安全防线、补齐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短板,又可以有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协调发展,促进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还可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投资效率和基础设施利用效率。
城中村建设的推进,可以配合增加普惠便捷公共服务供给、健全市政公用设施、完善城市住房体系、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鼓励企业依法合规改造城中村并形成租赁住房、增强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更好激发居住在老旧小区和城中村等待改造地段人群等的购房需求。
总体来看,会议强调了宏观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变化,正视了经济运行在内生动力、社会有效需求等方面面临的短期困难,以及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应长期坚持的政策方向。
在具体政策信息方面,财政、货币政策提法并无变化。会议针对的更多是促消费、稳投资双重引擎确保带动和扩大社会有效需求。在消费方面,逻辑是坚持“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要从根本出发增加居民收入、从渠道着手改善消费环境、从具体行业来看促进服务消费。在投资方面,强调的是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扭转民间投资增速和占总体投资比重不断回落的局面。这也和后面提到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相印证,更好地针对经济总需求不足、微观主体信心不振的形势,更多地从需求端进行相应的政策发力。
目前来看,宏观经济各部门、各环节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开局良好、起步平稳,而且在总量攀升新台阶的同时结构更显均衡,内生动能持续增强,市场活力持续释放,为全面稳定恢复、实现全年各项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这说明,各领域结构调整步伐在加快,工业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前进,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在迈进,以重大工程补齐发展短板、以有效投资推动结构优化的工作在推进。
为了进一步培育壮大内生动力,通过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正视现代产业结构不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解决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更好统筹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进一步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多措并举以提振消费、充分发挥消费的引领作用,高度重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国内统一大市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以全面落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空调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